-
2018年航天科技团系列报道(三)—畅行古都长安,追逐飞天梦想
7月26日,航天科技考察团来到了位于西安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中心刘娅研究员为我们描述了时间的前世今生。通过她的精彩报告,我们了解了时间的三个关键性质:时间不能通过生理感觉感知、时间不可逆、时间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了解先古人类是如何利用稳定周期来计时的:地球自转的周期性形成“天”、月球绕地的公转形成“月”、地球绕日的公转形成“年”;我们了解了量子跃迁的稳定周期形成了“原子钟”;我们了解了北京时间实际上更接近于“杭州”时间。
刘娅研究员讲解时间的作用
随后,我们参观了授时中心的时间科学馆,我们从大尺度的地球形成的时间到小尺度的原子跃迁;我们认识到闰秒是如何产生的,如何精确校对时间;我们了解到世界上最精确的计时工具已可精确至10-18秒,而国家授时中心的精确度也已经达到了“阿秒”级,时间对于人类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甚至一个国家守时的习惯与程度可以衡量它的经济与社会的发达程度,一个守时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亲爱的同学们,不要再迟到了哟!
时间科学馆内讲解员为我们解释单摆的等时性原理及推导过程
7月27日,航天科技团今天拜访中国科学院西部地区最大的科研院所――西安光学精密机器研究所。
西安光机所祖同楼前2018航天科技考察团全体成员合影
在西安光机所,光谱成像项目组的范尧副研究员向我们普及了光谱成像技术,该技术以超出人肉眼可见的精密光谱扫描历史文物字画,最大程度的使之高精细数字化。利用该技术,甚至可以识别文物字画所用的颜料,发现文物表面以下的隐层。而后,王勃副研究员为我们讲解了超快光电探测技术。为了使同学们能更好的理解,他给这项技术形像的比喻为:时间放大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1秒的时间放大十倍、百倍、千倍、万倍……在这段放缓慢的1秒时间里,快速的进行拍摄记录和测量工作。超快光电探测是基础前沿领域与国家大科学工程的精密测量手段,是空间环境探测、超快目标信息获取的核心保障。目前光机所的条纹和分幅相机技术已经可以达到皮秒级的时间分辨尺度,并积极的向着阿秒级尺度不断进步。
科技发展的至要关键就是人才的培养,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渭水之滨的长安大学。长安大学是一所老牌的“211”大学,它也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在道路加速加载实验室,在讲解老师的解说下,我们才了解到,我们脚下看似平常的柏油路却具有的不同特性:降低噪音、高渗水路面、降温路面、防滑路面、防冻路面等等。我国13万高速公路的建设中,长安大学的毕业生担任了港珠澳大桥的总师、杭州湾大桥的总师、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总师……这所学校被誉为公路交通行业的“黄埔军校”,可谓是实至名归。
紧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长安大学的交通博物馆、智能汽车实验场和学生活动中心,并了解了长安大学学生“双创”的实施情况。在长安大学与航天科技团的交流会上,双方就创新对高校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及高校如何实施“双创”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长安大学交通馆内老教授为考察团学生们讲解四冲程内燃机8字口决“进压爆排1342”
27日晚餐前,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吴克俭局长特地与万向职院同学们展开座谈,吴局长分享了他从寒门子弟励志学习考上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投身商界不断历练直至成为香港教育局局长的人生历程。他特别强调了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勉励同学们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一定要多元化的学习,掌握多元化的技能,一定要使自己比AI更优秀更加不可取代。考察团万向师生们也向吴局长介绍了我院的“国际化教育”特色,并欢迎吴局长方便的时候来我校指导。
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吴克俭局长与万向职院师生们座谈
7月28号,航天科技考察团一行同学来到了位于灞上的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在航天四院,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王健儒为我们讲解了新中国火箭技术的发展历程、世界火箭燃料技术的发展史、固体和液体火箭发动机各自的优缺点、航天四院对我国民用航天技术的贡献等等知识。他还特别为我们展示了我国最新研制的长征11号全固体动力运载火箭,它直径3米、150吨推力的新型固体发动机系我国目前推力最大也是最为先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它的三米两分段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技术可使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00吨以上,满足我国载人登月、深空探索的发展需求。而王健儒研究员正是长征11号火箭发动机的总设计师。
航天四院王健儒研究员为我们讲解了运载火箭的用途
精彩的火箭技术报告之后,同学们还体验了固体助推滑翔机及火箭伞降模型的制作和放飞比赛。在四院老师的指导下,百余名杭港学生进行了一场爱航天、做箭模、放火箭的科普活动。
杭港同学共同制作固体助推滑翔机
一飞冲天!
离开航天四院,下午,同学们来到了西安古城墙。西安城墙是全国古城中保存较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年),系在唐皇城基础上建成的。
大家从古城墙的正南门-永宁门拾级而上,从城墙根举头上望,斑驳侵蚀的青砖积累着多少岁月的沧桑,它象一个坐定的老者,眼见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疮伤、衰败与兴起。这些青黑的城砖之上,可曾停留过汉武帝雄识万里的目光?可曾有三藏法师西去取经时留连回眸的背影?可曾有诗仙李白把酒吟颂蹒跚的步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令贵妃笑逐颜开的,又可曾是穿过脚下这道城门的一骑红尘?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在城墙上,考察团成员们似乎也体会到了些许的不舍。7天的行程,紧张而又富足,我们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也收获了满满的友情。
斑驳的明城砖
西安城墙
晚饭后,航天科技团举行了此次行程的分享会,12个小组的各路人马以各种形式逐次上阵,踊跃的分享了自己在这段行程里的所获所得,从太空种子到北斗卫星、从LAMOST到长征火箭、从量子技术到时间放大,同学们为祖国航天事业的进步而骄傲和自豪。从港珠澳大桥到粤港澳大湾区,从中美贸易战到香港科技人才的培育,同学们为香港未来描绘着自己的蓝图。香港同学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令我们折服,粤语、普通话、英语,多元化的表达更令我们赞叹。我们为他们的出色表现而感到高兴,当然这并不奇怪,因为昨晚,万向的同学们和他们一起排练准备到了凌晨2点!一路同行的香港善德基金会蓝国庆常务副主席也毫不吝啬的指出,2018航天科技考察团,是这几年来表现最好的一届,为同学们的精彩分享而倍感欣慰。
分享会现场
陕西省政协委员、香港善德基金会蓝国庆副主席的勉励
归期将至,过往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有太多的不舍,有太多的留恋。7天时间的参观和学习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国家的强大是与科技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科技强盛、自主创新才能筑起中国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着朝气的民族,走向新时代的中国正是我们实现梦想的最好契机。筑梦航天科技、青年强国兴邦,我们航天科技考察团的杭港学子们必将以实际的行动,去努力、去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别离夜,欢乐的情绪
微信扫一扫,阅读本篇文章

国标代码:13030 浙江省招生代码:0077

